-
友情链接:
产后,一般内科当中治疗的话,相对来说可能要多一些,但是,这个妇人杂病更多,平时我们见到的妇科病,其实更多就是杂病。下面《金匮要略》这段原文,其实是分三段
《金匮要略·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》
第一段:妇人之病,因虚、积冷、结气,为诸经水断绝,至有历年,血寒积结,胞门寒伤,经络凝坚。
这一段讲的是什么呢?讲的是妇人杂病的病因,积冷结气,古人早就发现了虚,虚了出现积冷结气,这虚就是体质虚,气血不足,积冷,寒邪凝聚,结气,气机不畅。我们平常经常遇到的妇科疾病,都与这三者有关系。
有的人可能还要问,妇科疾病不就是调血啊,因为她这里有虚,这个虚也包括血虚,那还有血瘀呢?血瘀为什么就不说呢?因为这里说的是病因,妇从的杂病是因为什么,血瘀是结果。不管是气虚还是血虚都可能导致血瘀。寒冷凝聚不通也会造成血瘀,气滞更容易造成血瘀。所以,血瘀应该是虚冷积气的结果。
通过这个条文,我们思考一下,在临床上,我们一谓的去活血合不合理?我们总是说中医是治本,老百姓也知道,有的时候治标,更多的时候是治本,那么患者有瘀血,急则治标,缓则治本,如果总是去治标,就可能出现一个问题,治疗过程当中他好了,你一停药,他又犯病了。这是为什么?其本没有解决过来,解决的还是一个标的问题。条文第二段有一些症状表现。
第二段:在上呕吐涎唾,久成肺痈,形体损分;在中盘结,绕脐寒疝;或两胁疼痛,与藏相连;或结热中,痛在关元,脉数无疮,肌若鱼鳞,时着男子,非止女身。在下未多,经候不匀,令阴掣痛,少腹恶寒;或引腰脊,下根气街,气冲急痛,膝胫疼烦。奄忽眩冒,状如厥癫;或有忧惨,悲伤多嗔,此皆带下,非有鬼神。久则羸瘦,脉虚多寒。
“形体损分”形体亏虚,虚损了,和原来的形体有所区别了,原来挺好,现在不好了,一下子就能区分出来了。'时着男子,非止女身’这种情况男的也会出现,不一定只是妇人才会有。'经候不匀’月经的多少或前或后都不平均,也就是月经不正常了。“奄忽眩冒,状如厥癫”突然间出现了头晕目眩,症状癫狂,精神不太正常。'或有忧惨,悲伤多嗔’或者是表现出来忧虑悲伤的表现,还不停的怒骂,忧惨悲伤是往里走,多嗔是往外来,一个是憋着气郁,一个是气盛,气怒。'此皆带下,非有鬼神’这些都是带下病,并不是什么鬼神之类。
古人的带下,与我们现在的带下不完全一样,我们现在所说的带下是指带下病的狭义概念,也就是白带的问题,而古人妇科就叫带下,是一个广义的带下,包括整个妇人的妇科疾病,这个有两种说法,一个是指腰带以下,也就是妇人病多在腰带以下,或者是裙带以下,这是一个广义的。第二个就是带下病,经带胎产的带,这是一个狭义的病。
“此皆带下,非有鬼神”这些都是妇科疾病,不是什么鬼神护身,所以,从这里看,张仲景还是一个唯物主义者。为什么会说“非有鬼神”,在中国也好,国外也好,古代的人没有什么技术,医学也不发达,对有的疾病很难解释,有些生命现象不好解释,就归于天,归于上帝,归于神,这就是古代医巫不分,中医的这个医字,最开始的时候是上面是一个殹,下面是一个巫“毉”,为什么医与巫有关系呢?在上古时代,医巫不分,这是生产力低下的一个自然过程。人类的发展都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,三五百年或者一千年以后,那那时候人们也会说我们现在太落后了,这些都是自然发展的正常规律。“久则羸瘦,脉虚多寒”这是对妇科疾病的病因描述。
第三段:三十六病,千变万端,审脉阴阳,虚实紧弦,行其针药,治危得安,其虽同病,脉各异源,子当辨记,勿谓不然。(八)
妇人杂病有三十六种,变化多端,极为复杂,在辨证时,要应用切脉等诊断方法,辨别证候的阴阳寒热虚实。在施治时,要根据辨证结果,给予针灸、药物等恰当的治疗,使病人转危为安。“其虽同病”,是说明很多疾病病形相近似。由于脉和脉象出现的部位不同,因而疾病的性质和部位也就不同,当医生的应当掌握这些辨证论治的原则,认真详加审辨。不可不以为然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